【课件】朱建军心理学全基础工作坊课件内容分享
以下为7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的《朱建军心理学全基础工作坊》全部ppt课件内容。欢迎大家分享转发。
p1 心理学基础
朱建军
p2 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回归疗法中我对心理活动的总结
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个六步的循环圈
是产生欲望并试图缓解欲望的过程
p3 心理结构的进化迭代
在进化过程中,心理结构越来越复杂。
“知”和“行”之间的加工越来越复杂。
高级结构出现后,旧的结构依旧存在,有时整合到新结构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有时有新功能,有时独立存在。
p4 感觉
普通心理学所说的“感觉”,是指最基本的视听味触嗅,以及对身体内部运动和状态的感觉。最低等动物就有。
感觉到的,在眼,是颜色、亮度等;在耳朵,是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等……,在身体内部,是酸胀麻木等。
和我们意象对话中“找感觉”所说的不同。
和荣格所说的“感觉”也不是一回事。
所以听到这个词,要根据语境确定其意义。
p5 关于感觉的心理知识
阈限:强度多大能感觉到。
差别阈限:两个刺激的强度差别有多大,能感觉到差别。
对比:临近的两个差别足够大的刺激,感觉到的差别会更大。
感觉适应:持续不变的刺激,感觉会越来越弱。
p6 “逻辑”
自己能按照逻辑思维,是非常晚近进化阶段的事情。
但即使最低等的动物,也有认知和信息加工,其过程中也包含运算的法则。这种我们偶尔也把它称为“有其逻辑”。但这和“逻辑思维”是两回事。
有人也称之为“理性”或别的什么词。
p7 视觉
眼睛的生理:锥体和杆体(昼和夜视觉),盲点。
亮度,杆体可以看到很暗的光线。
色彩,锥体是红绿、蓝黄拮抗的。强光条件下红绿明显,暗光条件下蓝黄明显。补色,就是相互拮抗的颜色。
越纯的颜色,饱和度越高。
p8 听觉、味觉、嗅觉
空气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
化学物决定味觉和嗅觉。
味觉可分类为甜咸酸苦,辣是包含了痛觉。
嗅觉有香有臭的粗分类,但缺少细致分类。嗅觉是更原始的感觉。
p9 触觉和内部感觉
触觉包括感觉冷热、触压、光滑与否等。
内部感觉种类多样,包括运动感觉、前庭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p10 知觉
知觉在稍微进化的动物就有,比如两栖类的青蛙。能综合感觉信息做出初步的判断。
和我们通常说的“有知觉了”,不是一回事。
知觉做判断的过程“用硬件固化的”信息加工。
p11 关于知觉的心理知识
图形和背景的区分
组织并识别
完形的倾向(看作更简明的形态)
恒常性,似动
无意识的“推理”
错觉
格式塔心理学(不同于格式塔疗法)
p12 记忆
最古老的:条件反射。建立在神经的连接基础上,很原始的神经系统就可以。
原始的:叙事性的记忆、图像记忆,情境性的记忆、内隐记忆、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记忆。需要边缘系统的海马等结构。
现代的:词汇记忆。可能是新皮质的功能。
p13 记忆
包含编码、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
检索很重要,改善记忆的要点之一。
不同层级的记忆不同,古老的条件反射最持久,是无意识起作用;原始认知中的记忆量大保持好,是改善记忆者乐于用的。逻辑思维比较难保持。
行为派把条件反射记忆又称为学习(和日常学习的词义不同)。
p14 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无意义记忆)
意义记忆,是改善记忆的要点之一。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7)和长时记忆。
记忆是再造,可能会有错误。对人生经历的“虚假记忆”。
p15 条件反射
刺激、行为,中介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和条件刺激一起出现,带来行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行动被强化,则此行动出现频率增加。
负强化也是一种强化,是“避了灾”,而不是惩罚。惩罚叫做“厌恶刺激”。
观察学习
p16 想象
想象分类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
心理旋转试验等,和想象有关。
表象,是无象征意义的。
意象,是原始认知的产物,是有意图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关于意象活动的规律,我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一书中有论述。
p17 思维
有一个常用的专业词,问题解决。实际研究的也是思维。
概念的形成和原型(不同于荣格的原型)
推理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但很少用“思维”这个术语。
记住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是两回事。
p18 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p19 判断和决策
决策的影响因素如心理定势
决策的策略如启发法
决策规避:避免困难决策的倾向
p20 语言
语言与认知,有相应的词就感觉更明晰。
语言影响思维方式。
p21 智力和创造力和情商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测验和智商。平均值是100。
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情商并没有很好的测量。
p22 动机
饮食、性
成就动机研究
需要层次论
p23 依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不安全型(矛盾型)依恋
p24 情绪
情绪理论
情绪分类
从感受的品质分:愉悦和不愉悦
从复杂程度分,简单和复杂
基本情绪如喜悦愤怒悲哀恐惧惊奇厌恶等
p25 情绪的功能
情绪的功能:为行动做准备
应激:对其危害的研究比较多
p26 情绪的识别
表情与姿势
情绪的伪装和发现真实情绪
测谎仪
p27 情绪的改造
压抑
宣泄
情绪转化(方向和性质)
认知与情绪
p28 意识
意识:觉知和觉知的内容,意识的内容就是此时所觉知的经验。
从内部观察自己的经验产生自我感。
意识的限制功能、选择储存功能和计划执行控制功能。
意识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常用的词是“觉”,“觉知”和“觉察”。
p29 睡眠和梦:最常见的特殊意识状态
生物钟
睡眠周期
快速眼动睡眠
梦、催眠、幻觉、宗教诱发的意识状态、药物诱发的特殊意识状态
p30 对发展过程的研究
视觉悬崖(新生儿的天赋能力)
关键期
青少年的“躯体意象”
p31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提出发生认识论,提出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认知阶段。
研究了儿童前运算的“自我中心”的思考,具体运算阶段的三山问题。
研究了客体恒常的认知。
p32 埃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
信任:不信任
自主:自我怀疑
主动:内疚
勤奋:自卑
同一性:角色混乱
亲密:疏离
生产:停滞
自我实现:失望
p33 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前常规:愉快痛苦定向、代价收益定向
常规:好孩子定向、社会规则定向
原则性:契约定向、道德原则定向、普遍道德定向
p34 人格的类型和特质理论
艾森克
大五(OCEAN)(外公开友情)
p35 精神分析类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超我、自我(EGO)、本我
荣格:自性(SELF)、自我(EGO,但不同于弗洛伊德)、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以及人格类型内外向、感觉和直觉、思维和感受型。
阿德勒:生活风格
p36 人本主义的人格观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
罗杰斯:每个人是独特的整体,有自我实现的潜能,给他自由和支持就好。
霍尼:应对焦虑的不同方式带来三种人格:夸大、依赖和回避。
p37 认知行为的理论
挫折攻击
习得性无助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自我效能感
p38自我理论
詹姆斯:物质我,社会我,精神我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表现、自我妨碍
凯利:人是科学家
p39 自我
I 和 me
角色
p40 有关自我的效应
焦点效应:我们以为别人在注意自己
透明度错觉:我们以为别人看到自己的情绪
自我参照效应:记住的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好事情当然更都是自己干的)
p41 有关自我的
自我效能感
控制点:归因方面的人格特质
自尊:由成败经验塑造?习得性无助。
自我服务偏见
盲目乐观(抑郁现实主义)防御性悲观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p42 印象管理
自我展示
虚伪谦虚
自我妨碍:要不是因为*我早成功了
p43 判断
性格归因和情境性归因
基本归因错误是低估情境性归因(上电梯故事)
信念固着
过度自信倾向
错觉:控制错觉、均数回归、情绪影响
p44 自我实现的预期
一个预期,会使得事情往预期的方向发展
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两回事
p45 态度
登门槛原理
行动影响态度
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
自我知觉理论(我为什么要做?)
p46 从众
信息影响,规范影响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的反应、事先承诺
p47 说服
中心说服
外周说服
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对谁说
p48 服从
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p49 群体
社会助长,社会懈怠
去个性化、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和少数派影响
p50 偏见
刻板印象
替罪羊效应
社会认同(内群体偏见)
公正世界假定
p51 攻击
本能理论
挫折攻击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p52 喜欢和吸引
接近(曝光效应)
外表(光环效应)
相似或互补
喜欢我
回报
p53 喜欢和吸引
自我暴露
公平交换
p54 利他
生物型利他
社会型利他
共情型利他
p55 冲突
原因:囚徒困境、公地悲剧
镜像知觉(投射)
接触与合作减少了冲突
p56 方法论问题
实证主义VS现象学解释学
研究者的先入之见、相关和因果、抽样问题
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是最主流的方法(可以用管窥蠡测批评实验心理学,用刻舟求剑来批评心理统计)
p57 方法论
牛顿羡慕
自变量和因变量
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因素分析
质的研究方法
p58 心理学人物
早期探索:人杂,需要记得三个人是,冯特、詹姆斯、弗洛伊德,如果愿意再记一下格式塔的惠特海默、勒温等。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流派的创始人,人数众多,但都可以去记。如荣格、阿德勒、马斯洛、罗杰斯、皮尔斯……。
代表性研究的研究者可记。40项研究。
p59 心理学历史
精神分析历史就是分裂和新流派(代表人物只需记最经典和最时尚的人物)。
学院派历史主流是:行为主义、实验心理、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必须记的人是华生和斯金纳)。牛顿羡慕。
学院派的另一个方向是:心理统计和测量(高尔顿)
格式塔派的研究主要保留于知觉领域
p60 谢谢大家的参与
请阅读专业书以加强学习效果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
朱建军